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成立于2009年,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荣获安徽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学院党校连续两年荣获合肥市“先进基层党校”称号;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八年保持在90%以上。2015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考核验收中,院党委被上级党组织评定为“先进”等次。2018年,院党委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学院是电子竞技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安徽省唯一理事单位、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青少年科技体育委员会发起会员单位、长三角电竞教育联盟安徽省唯一副理事长单位。
二、办学基础能力
学院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办学基础能力不断提高, 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办学经费
学院办学经费投入实行年度预算制度,使用合理,教育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充足的办学经费投入为学院深化内涵建设、实施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基础设施建设
学院占地852亩,现有校舍总面积16.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06166平方米,生均16.42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49882平方米,生均6.77平方米。完善的教学、后勤配套设施为学院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教学仪器设备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置,逐年加大对教学、实训、实习、科研等仪器设备的投入。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90.01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934.28元。良好的教学仪器设备为学院师生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保障。
(四)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建筑制图、电工、电子、软件开发、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36个校内实训基地(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90.01万元;依托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上海极光网络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摩尔精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合肥)有限公司、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北京中南天华教育科技发展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安徽天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118家企业合作建立了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2018-2019学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荔枝空间”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了专业的电竞实训室,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五)信息化教学条件
1.信息化基础建设
学院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基础条件日臻完善。现已建成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到楼宇、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500M,网络信息点数3400余个,实现校园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部分覆盖。2019年,对校园网络、校园监控系统、标准化巡考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无死角、全方位、全立体监控,实时显示校园动态;引进了桌面云系统,对微信公众号、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进行了更新升级。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学院信息资源网络化、教学管理网络化、图书资源数字化、行政办公自动化等提供了基础支撑。
2.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学院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建有办公OA、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就业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考勤管理、邮件收发等业务系统,完成部分业务系统间数据集成、对接,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交换;建成了以校园门户网站为核心、以各系(部)和职能部门网站群及专题网站为基础的统一门户网站管理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搭建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实时监测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发布预警信息,以信息化为手段,保障自主诊改,充分发挥其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和质量年报等工作中的数据支撑作用;定期进行网站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院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在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3门;引进智慧树、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e会学)等优质网络课程平台,锐捷云课堂教学管理平台,锐捷RGLIMP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建筑信息模型(BIM)平台等实训平台,教师使用这些资源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拥有电子图书72万余册、电子资源库14个,师生可访问全省高校共享的28万种超星电子图书和含9000余种电子期刊的万方数据库以及博看网、网上报告厅等电子资源。丰富的信息化数字资源,促进了学院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和教育教学改革。
三、“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结构
学院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在职进修、青年教师导师制、“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等政策。坚持“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到企业实践锻炼、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学历层次提升、参加各类教学或学术会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加大师德典型宣传力度等措施,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学院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了《“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教师考证及深入社会实践锻炼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在职进修访学、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参加应用技术研究等方式,培养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题研究等工作。目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38人,占专任教师的51.30%,其中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等特色(骨干)专业的比例达80%以上。
四、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人才培养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环境、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以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接新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熟悉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科学把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之间的相互融通,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17级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为目的,坚持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因材施教,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机制,逐步建立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于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以“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为课程建设思路,灵活设置课程模块,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等构成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8-2019学年,学院开设课程总数719门。其中,A类(纯理论)课程49门,占6.8%;B类(理论+实践)课程578门,占80.4%;C类(纯实践)课程92门,占12.8%。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018-2019学年学院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型
|
门数
|
占总课程比例
|
A类课程
|
49
|
6.8%
|
B类课程
|
578
|
80.4%
|
C类课程
|
92
|
12.8%
|
合计
|
719
|
100%
|
2.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学院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优选课程教学内容,制(修)订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适应专业课程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知识构建的针对性、能力培养的应用性、质量评价的社会性、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学院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充分发挥学院信息技术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以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为核心,结合职业活动要求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学院不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持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8-2019学年,持续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分类教学改革以及《网络操作系统》《建筑CAD》《PHP动态网站建设》等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针对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资源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建筑制图、电工、电子、软件开发、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36个校内实训基地(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90.01万元;依托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上海极光网络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摩尔精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合肥)有限公司、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北京中南天华教育科技发展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安徽天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118家企业合作建立了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2018-2019学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荔枝空间”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了专业的电竞实训室,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2.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学院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暂行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等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强化课内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切实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安排“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从行业、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程的指导工作;实施“双证书”制度,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考试,毕业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逐年提高,2019届毕业生获证率93.46%。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均在半年以上,2019届毕业生顶岗实习覆盖率达100%、顶岗实习对口率80.12%,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有效实习和顺利就业的双重效果。
(四)校企合作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合作教育的实施意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不断探索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学院积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工作,初步实现了人员互聘、基地共建、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在促进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学院先后与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上海极光网络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摩尔精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合肥)有限公司、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北京中南天华教育科技发展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安徽天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118家公司合作,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北京中南天华教育科技发展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校企共同开展动漫制作技术、影视动画、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开发了64门课程,共同编写了31门专业课程的实训指导书。2018-2019学年,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收入19.88万元,培训企业员工613人天。
五、学生发展
学院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以后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学院制(修)订了《学生“双证书”制度实施办法》等制度,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考试。学院是全国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水平考试(NIEH)、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CEAC)、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认证、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IT)、国际电子商务培训认证(IECE)、Adobe认证考试、Autodesk认证考试等职业技能认证考点,可鉴定280种工种(科目)。毕业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逐年提高,2019届毕业生获证率达93.46%,较2018届毕业生获证率进一步提高。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就业率
学院2019届毕业生1727人,初次就业率94.61%。从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高,就业稳定性较好。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体现出月收入较高、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等特点。
2.毕业生就业去向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来看,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为安徽省内,在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经济发达的江苏、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广东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城镇社区等,其中有世界500强就业人数20人,有1634人就职于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其它企业。31人选择自主创业或继续升入本科就读。
3.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院2019届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达86.44%,主要在建筑、信息传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工作。从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高,就业稳定性较好。
4.用人单位满意度
从调查情况看,聘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线上平台】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线上平台】2019届毕业生的评价中,非常满意的占13.95%,满意的占50.74%,基本满意的占32.77%。
(三)学生获奖情况
六、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专业设置与地方行业产业结构匹配度较高,招生计划完成情况较好,社会服务能力逐年提升。
(一)专业设置
1.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
学院围绕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倡议,紧跟长三角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变化,立足学院办学定位,结合学院优势资源和“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布局,实施专业分类、分层次发展。2019年新增首饰设计与工艺、影视编导、播音与主持、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4个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专业32个,覆盖计算机、电子商务、电子信息、财务会计、物流、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等15个专业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等类别专业为主,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特色,其它专业协调发展的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2019-2020学年专业设置及与行业产业结构匹配情况
专业类代码
|
专业类名称
|
设置专
业数量
|
面向行业/产业
|
5401
|
建筑设计
|
2
|
建筑、房地产、风景园林等
|
5405
|
建设工程管理
|
2
|
建筑、房地产、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
|
5407
|
房地产
|
1
|
房地产、销售等
|
6101
|
电子信息
|
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制造等
|
6102
|
计算机
|
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等
|
6302
|
金融
|
1
|
金融、证券等
|
6303
|
财务会计
|
2
|
会计、财务管理等
|
6306
|
工商管理
|
1
|
工商管理、商务服务等
|
6307
|
市场营销
|
1
|
商务服务、房地产等
|
6308
|
电子商务
|
1
|
电子商务、批发和零售等
|
6309
|
物流
|
1
|
物流服务等
|
6501
|
艺术设计
|
5
|
文化、体育和娱乐等
|
6602
|
广播影视
|
3
|
影视动画、影视编导、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等
|
6704
|
体育
|
1
|
电子竞技等
|
6903
|
公共服务
|
1
|
公共卫生服务
|
合计
|
32
|
|
学院坚持将专业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专业,重点发展优势专业,加快发展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契合度高的新兴专业,充分发挥省级、校级特色(重点、骨干)专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专业。现有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校级重点专业3个、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业4个,逐步形成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建筑设计、财务会计等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引领、示范、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2.专业点学生分布
2019-2020学年,学院在校生总人数为6465人,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19-2020学年各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在校生数(人)
|
1
|
61020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091
|
2
|
610203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132
|
3
|
610101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169
|
4
|
610211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63
|
5
|
610119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199
|
6
|
610115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72
|
7
|
610213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70
|
8
|
670411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79
|
9
|
630801
|
电子商务
|
913
|
10
|
630701
|
市场营销
|
399
|
11
|
610205
|
软件技术
|
215
|
12
|
630902
|
物流信息技术
|
154
|
13
|
630302
|
会计
|
550
|
14
|
630304
|
会计信息管理
|
51
|
15
|
630604
|
连锁经营管理
|
78
|
16
|
630206
|
投资与理财
|
57
|
17
|
540101
|
建筑设计
|
294
|
18
|
650111
|
环境艺术设计
|
258
|
19
|
540105
|
风景园林设计
|
50
|
20
|
540502
|
工程造价
|
436
|
21
|
540501
|
建设工程管理
|
459
|
22
|
540701
|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
21
|
23
|
650103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170
|
24
|
610210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76
|
25
|
650104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50
|
26
|
610207
|
动漫制作技术
|
176
|
27
|
660209
|
影视动画
|
52
|
28
|
650121
|
游戏设计
|
17
|
29
|
650118
|
首饰设计与工艺
|
13
|
30
|
660206
|
影视编导
|
39
|
31
|
660202
|
播音与主持
|
6
|
32
|
690306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56
|
(二)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2019年,学院招收普通全日制学生2521人,招生口径以普通高考、分类招生为主(占普通全日制招生总数的94%),以五年制转段作为补充(占6%)。学院线上生源充足,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三)社会服务
1.职业技能鉴定与资格认证
学院具备资质的鉴定站(考点)22个,可鉴定280个工种(科目)。2018-2019学年,学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50批次,共计9832人次参加鉴定(认证),其中在校生9309人次,社会考生523人次。
2.社会培训
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及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院教育资源优势,面向全体劳动者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开展职业培训,增强教师主动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并举的办学格局。2018-2019学年,学院非学历教育培训4300余人天,其中为企业培训员工613人天,创新创业培训3600余人天。
3.技术服务
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企业开展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2019年,学院先后为合肥丰盛工贸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安徽天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漫视尚界动画设计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安徽锐度传媒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合肥影艺视频技术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等企业提供职业培训服务,深受企业欢迎。
(一)存在的不足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在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二)改进措施
1.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将继续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大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教师引进力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业务进修、企业锻炼、培训考证、教学竞赛、观摩教学等多种方式,拓展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空间,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需求导向、自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服务“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深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学院现有校内外办学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范围,通过合作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建立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以技术服务、产品研发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以课题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知识、能力、技术的融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员工、转岗再就业人员等提供学历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服务,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